为什么我俩总能成为“极限“标杆?李氏兄弟的发展历程。

大家好,我是李氏兄弟的哥哥carpanter,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们两兄弟在赛车方面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吧,当故事看看也可以,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勿拍……

左ferrari575 右carpenter
左ferrari575 右carpenter

其实我们两兄弟还是双胞胎,今年都22岁,在16岁的时候,我们听朋友说有个室内卡丁车场蛮好玩,想一起去玩玩,在这个时候,其实我对卡丁车还没什么概念,第一次玩下去飞了一圈之后,我感觉仿佛找到了新世界,那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于是就算当时没钱了,我们还是向朋友借了钱再玩一把,我记得当时我好像被那里管理员骂惨了,因为明明还第一次开,油门还往死里加,简直是个不要命的哈哈,毕竟那条赛道很窄,很急,珠海澳门的人说那里感觉就像摩纳哥。虽然现在那里已经拆了很久了,但是那个赛道绝对是非常有魅力的。
Capeta-极速方程式第01卷-Capeta-极速方程式漫画-动漫之家漫画网
就这样,我们后来基本保持每个星期都会去一次,每次回来都想着怎么变快,就是很单纯的想要变快,就这样圈速也渐渐提升了起来,也渐渐萌生了真的想要发展成为职业车手的想法,于是百度来谷歌去的搜怎么成为职业车手,答案当然是伤心的,钱,钱,钱,但是各种回答都会说,只要你有足够的天赋和足够快,其实不用钱也可以,那就是万中无一的天才,我当时并没有被打击到,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就是要成为那个足够快万中无一的天才,我并没有觉得我哪里不可能,这种感觉说不上来的,反正就是很坚定想往这个方向搞。
TIM图片20170917183425
后来那个场也拆了,我们也刚上了大学,这时候发现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当时钱不多,也没有比较哪个设备好不好,就随便买了个200块钱的莱仕达和下了个GTR2就练起来了,心里想着反正可以练就行,管他呢。我们也是非常的单纯,就只是想变快,于是一直就选一辆车(就是法拉利575),调教也完全没鸟过,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探索怎么才能开快点。
575-6
练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室外的可以跑kt100的场,第一次跑kt100,发现真快,第一次跑对于我这种不要命的人来说,当然是疯狂spin上草的。因为kt100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贵了,很久要一两个月才能去一次,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我们不spin了,而且凑巧当时那里还有个比赛,我们是在别人比赛的间隙跑的,很意外,同样的车,我们当时跑出来成绩比别人比赛的杆位还要快,毕竟我们才第二次玩kt100,那时候我就觉得,这莱仕达跑GTR2真TM有用,之后也每天都保持有在上面练习。
TIM图片20170917183420
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叫中国好车手活动,全国的冠军可以送你去欧洲跑RoTaxMax比赛,那时侯,我们的希望又一次被点燃了,但是那时候我们买装备也没想的那么多,觉得反正有就可以了,于是就随便买了100块钱的头盔,后来才知道,这头盔比别人都重一倍,来到这个中国好车手华南区复赛的地方-深圳的沙井,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开过那个场都知道,是一个比较高速的赛道,GForce也比别的赛道大,我们第一次开125cc的车,关键头盔这么重,我们开两圈下来,脖子根本受不了,完全不能正常比赛,感觉受到了很大打击,排位赛跑完那天晚上,我们回酒店,两人也不说话,就这样静静的坐了差不多3个小时,就这么发呆坐着,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第二天的正赛结果也是不用说了,跑到一半已经跑不下去了,头一直朝着天开的。。。。
TIM图片20170917183400
之后我们换了装备,也参加了各种卡丁车比赛积累经验。在这的第二年,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活动-赛车之星,可以被选上开青年冠军方程式,遇到这些活动,我们都是打了鸡血一样的,因为这就些平台就是展示自己最好的机会,我们一路来到了全国决赛,当时真的是孤注一掷,一心只想着赛车,觉得大学不读了都没所谓,为了备战决赛,我们在GTR2上面进行魔鬼训练,要求自己跑的每圈都要达到自己最快圈速的0.3秒以内,别说,当时还真的做的到,现在不行了,这是要花大量时间的,有几条赛道我们都已经跑了上万圈了。当时我那个学期挂了10几科,只拿了2学分(被叫家长了,快勒令退学了)。最后决赛车手真是都杀红了眼,疯狂怼(后来在P区很多人都吵起来了)毫无意外,我们都被干出去了。简直伤心,为了这个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不眠夜。
TIM图片20170917183410
又过了一年,冠军之路第一季,好吧,又GG了,原因不想多说了,毕竟写的太长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快22岁了,实际上这个年龄对于赛车来说很大了,就算再有这些活动,我们也超龄了,经历了3次的打击,该面对现实了,毕竟像欧洲佬那样,从小开始自费参加专业的卡丁车比赛一路来才是正道啊。
TIM图片20170917183439
就在我们极度低迷和伤心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大陆——Hipole,在这里真的要感谢Payne陆新华的F1公众号,我是顺着那里找到Hipole的,也有了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其实我们只是喜欢纯粹的竞速——pure racing,在哪,以何种形式,真的无所谓,人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刚来Hipole的时候我用是另一个ID,设备还是之前一直用的莱仕达(都已经换了3个了,还是莱仕达),上服跑的成绩比杆位要慢快1秒了(那时是另一个ID,你们肯定不知道是哪个),不知道我哪里来的自信,我就觉得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成绩,肯定是设备问题,绝壁是莱仕达的问题。。。我其实生活中是一个蛮自卑的人,只有在赛车里,我才会异常的自信。所以就决定存钱买G27,莱仕达扔了,存了一段时间,一直在群里潜水,最终G27到手的时候换了个ID(就是现在这个)上服就跑了个服务器最快圈,才开始出现在大家眼中。
rcca71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总能跑到服务器最快的圈速,我想是因为我的单纯,我从16岁刚开始玩卡丁的的时候就开始,一直就只想着单纯的变快,而且非常专心,没有想过其他事情,拉赞助,拓展人脉什么的(事实证明其实这很重要),我实际上在很多人情世故方面都比较欠缺,用一句来形容我就是一个只会开车的傻瓜。我觉得也正是这样的傻瓜特性让我这么久一直坚持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快,不管变快有没有意义。就像龙珠里的赛亚人孙悟空一样,反正就是只想变强。
2017-09-12 21-32-11.mp4_20170914_163533.705
一路过来,其实我有太多话想说了,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只言片语说的清楚,也很难表达得出我的一些感受,只能这样啦。现在我们也毕业了,也工作了,在业余的时间还能在hipole继续跑跑模拟比赛,挺好。

carpenter vs ferrari575 final.mp4_20170917_085905.257

小编的感悟:

小编大学时候太怂了,20多岁个人,座15分钟公交就能到卡丁车场,四年里居然没下决心一个人去试试(ノへ ̄、)。说回模拟,想起高中时也是GTR2起家(虽然是键盘,全辅助),第一次加入联机群的服务器,不知者无畏,拼命似地不断刷新自己的极限,第二天才知道能够查看服务器排名,成绩位于前列,这也成了我最初参加模拟赛车赛事的契机。自去年10月回归,断断续续参赛至今,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所谓的“极限”,满足于圈速榜3、4的位置。在有充足时间练习的情况下,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再去努力推进,自说自话的给自己一个“无力”、“心累”帽子,躺在一旁看看没用的赛车鸡汤文亦或是讨论调教玄学。而李氏兄弟两位,从初出茅庐,再到受到金钱装备等各种因素的挫败,最后回到模拟赛车的赛场,他们从16岁步入赛车世界起就一直把自己作为挑战的对象,把不断突破自己作为一个常态,耐得住独自刷圈的寂寞和痛苦,才能将自己树立为“极限”。当然模拟赛车不是什么邪教,享受比赛的乐趣 ,享受极限驾驶、追击狗斗给我们的带来的快感也很重要。

最后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李氏兄弟驾驶SSS房车赛的三菱和福特赛车在英国Snetterton贴身肉搏,享受极致模拟赛车乐趣的片段!

如果手机无法加载视频,请点击跳转B站欣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539020/

Comments (14)

林恩德

9 月 21, 2017 at 1:01 下午

原来还是双胞胎,连成绩都和双胞胎似的接近。。。。

比约克

9 月 21, 2017 at 1:22 下午

原来还是双胞胎,连成绩都和双胞胎似的接近。。。。

黎力华

9 月 21, 2017 at 1:23 下午

出售能跑赢李氏兄弟的tspc,杆位神器,正赛无敌。

李尧

9 月 21, 2017 at 1:31 下午

500

张天祥

9 月 21, 2017 at 2:09 下午

501

宋春平

9 月 21, 2017 at 2:50 下午

502

李尧

9 月 21, 2017 at 8:00 下午

503

梁海杰

9 月 22, 2017 at 4:22 下午

998不能再多啦

张苏健

9 月 21, 2017 at 5:12 下午

原来还是双胞胎,连成绩都和双胞胎似的接近。。。。

梁海杰

9 月 22, 2017 at 4:22 下午

炸裂!

王强

8 月 14, 2018 at 7:14 下午

第一次见到575的时候,我正在练习,然后发现我比他快很多(刚从维修区出来的前几圈),我很得意,还叫老婆来看,说我在教他做人。
第五圈的时候。。。。。575立了一个我至今也无法触碰的杆位,然后飘然离去,不到10圈,而我已经跑了上百圈了。我跑出来查成绩,然后看他过往资料,才知道是个大神。

Pingback: ESCL赛车电竞荣耀赛之ChinaGT站车手介绍 | 嗨跑赛车HiPole,专业模拟赛车